当前位置:HOME > 行业资讯
  番茄早疫病  
发布时间 2012-07-26

   番茄早疫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都有发生,其最主要特征是不论发生在果实、叶片或主茎上的病斑,都有明显的轮纹,所以又被称作轮纹病。果实病斑常在果蒂附近,茎部病斑常在分杈处,叶部病斑发生在叶肉上。

   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此病原寄主范围广泛,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茄子、辣椒等等茄科蔬菜作物和马铃薯。

   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在真菌类中,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除发生在番茄上外,还可侵染马铃薯、茄子、辣椒等作物,其主要侵染体是分生孢子。这种棒状的分生孢子晕暗褐色,通过气流、微风、雨水溅流,传染到寄主上,通过气孔、伤口或者从表皮直接侵入。在体内繁殖多量的菌丝,然后产生孢子梗,进而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一季作物收获后,病原以形成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组织落入土壤中进行越冬。有的分生孢子可残留在种皮上,随种子一起越冬。分生孢子比较顽固,通常条件下可存活1-1.5年。同时产生的活体菌丝可在1-45℃的广泛温度范围中生长,在26-28℃时,生长最快。侵入寄主后, 2-3天就可形成病斑。形成病斑后3-4天,在病斑上就可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由此而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在发病的各种条件中,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湿度。从总的情况看,温度偏高、湿度偏大有利于发病。28-30℃时。分生孢子在水滴中35-45分钟的暂短时间内就可萌芽。初夏季节,如果多雨、多雾,分生孢子就形成的快而且多,病害就很易流行。在浙江地区一般是5月中、下旬为盛发期,在山东地区一般是6月上、中旬为盛发期。除去温、湿度条件外,发病与寄主生育期夫系也很密切。当植株进入1-3穗果膨大期时,在下部和中下部较老的叶片上开始发病,并发展迅速,然后随着叶片的向上逐渐老化而向上扩展,大量病斑和病原都存在于下部、中下部和中部植株上。当然,肥力差、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病更重。另外土质粘重者出土质砂性强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

 1.品种的选择

  一般早熟品种、窄叶品种发病偏轻,高棵、大秧、大叶品种发病偏重。

  2.注意轮作

  鉴于病原能有一年以上的存活期,所以要注意轮作。一般是与非茄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在选择育苗床时,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种子的处理

  在注意从无病地块、无病植株上选留种子的基础上,对采后的种子除结合其他病害的预防,用70℃干热处理72小时法进行处理外(注意采后对种子给予一定的后熟转化期),在播前可用52℃温水、自然降温处理30分钟,然后冷水浸种催芽。

  4.药剂防治

  (一)农业防治

  (1)在育苗期使用番茄保护膜育苗,可以起到壮苗的作用,预防病害的免疫力提高。 

  (2)轮作倒茬:番茄应实行与非茄科作物三年轮作制;

  (3)加强田间管理:要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温室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传病的机会;

  (二)药剂防治

1.从苗床期使用保护膜,配比相应的杀菌剂混合使用,隔7-10天使用第二次,有效预防各种病害发生,增产增收。以后每15-20天用一次。

2.对已感染病害的作物,第一次使用保护膜,配比相应的杀菌剂,隔7-10天使用第二次,有效控制病害发展,以后每15-20天用一次。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地址:蒙阴县经济开发区  电话:0539-4558277  传真:0539-4558277 

服务销售电话:15254966189(张经理 )       电话:13053936567    鲁ICP备19049865号     技术支持:蒙阴网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