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备课制度
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交流教学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辅导学困生。学校鼓励教师备电子文档教案,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备课要求:
1、电子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
2、学期初由备课组长负责分配教学设计量,具体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或反思,分析教材和学生,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3、每单元主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用书,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要求,结合实际撰写好电子教案,并要提前一星期将教学设计传给相关教师,其他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时进行动态修改。
4、上课教师要及时撰写教学后记,每星期至少有一次反思。
5、电子备课采用统一的(word文档)格式打印,利用统一的命名方式,并上传到"电子备课系统"中(见学校网站)。
6、教案中要做到“八有”“一体现”:即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法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能体现课改精神。
二、管理办法:
1、各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详细的备课分工计划,经教研组长审核后上报教导处。
2、教学设计至少提前一周传给相关教师,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
3、每篇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等,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和整理,加入本人的教学思路,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或无主体完善的网上下载则视作无教案。
4、学校对实行电子备课的学科进行随时审核,发现备课的不及时或不规范,将终止其备课组电子备课,重新进行抄写备课,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进行记录。
5、学期结束后备课组汇总一份电子教案上报到教导处,以便电子备课的资源积累,实行共享。
6、电子教案为集体作品属学校所有,各备课组要及时对备课资料进行备份,以防丢失。 |